【普安新聞】檢修進行時——檢修一線的“穿梭者”
來源:甘肅普安制藥 作者: 時間:2025-8-19 閱讀:
在技改檢修的繁忙時期,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氛圍。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不僅是對設備進行全面體檢和治理的關鍵時刻,更是考驗干部職工凝聚力、戰斗力的時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涌現出一批批技術骨干,他們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為檢修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擔當和奉獻。
技改“ 老把式 ”——錢曉輝
在潔凈區的光影交錯中,總有一個身影在設備叢林中執著穿行。錢曉輝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勾勒出深淺不一的鹽漬地圖,他卻始終保持著手術醫生般的專注神情,時而用內窺鏡探查罐體內部,時而俯身聆聽設備運轉的“心跳聲”。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檢修工作,他帶領團隊制定了“三步走”戰略:一是核心設備“把脈問診”,帶領團隊完成裝機、配置罐、輸送泵系統檢修和精度校準,誤差控制在±0.3ml以內,發現并修復配置罐密封隱患4處,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創新采用“氣吹法”疏通輸送管路,提升工作效率。二是新設備“接生護理”,嚴格把關新設備接電調試,獨創“望聞問切”調試法,提前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4項,確保新設備一次性投產成功率99%。三是輔助系統“強身健體”,完成空壓機深度保養,節能15%;優化空調系統運行參數,潔凈區環境達標率提升至99.9%。“設備就像人一樣,預防比治療更重要。”錢曉輝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正是這種未雨綢繆的檢修理念,讓他帶領團隊實現了從“救火隊員”到“保健醫生”的角色轉變。
技改“ 排頭兵 ”——楊禧
在此次技術改造中,楊禧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和細致的工作作風,先后完成三樓條包生產線安裝、二樓線路改造及封口輸送帶控制系統升級等關鍵任務,用專業與汗水為生產線的穩定運行筑起堅實屏障。在三樓條包生產線安裝現場與廠家技術人員并肩作戰。面對全新的自動化設備,他一邊學習一邊安裝調試出現問題及時與廠家技術人員溝通保證設備一次安裝通過安裝周期比計劃時間提前。轉戰二樓車間后,楊禧又投入到線路整理與放線槽改造中。針對原有線路雜亂、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他創新采用“分層分區”布線方案:將動力線與信號線分層走線,關鍵節點加裝電磁屏蔽管。經過幾天的連續作業,總計整理線路580米,更換線槽230米,改造后的線路故障率下降40%,設備信號傳輸穩定性顯著提升。封口輸送帶變頻器的改造堪稱楊禧的"點睛之作"。他將原本集成在潔凈區的控制系統移至外包區域,改為獨立控制模塊。通過重新設計PID調節參數,使輸送帶速度波動控制在±0.2m/s以內,產品封口合格率由改造前的98.3%提升至99.6%。
技改“ 縫衣匠 ”——楊俊文
在配制灌裝車間技術改造項目中,一個看似普通的焊接崗位卻成為撬動跨車間資源協同的關鍵支點。楊俊文憑借精湛的管線焊接技術,成功打通提取與灌裝車間的壓縮空氣“動脈”,“這些管線就像車間的‘呼吸道’,焊縫質量直接決定‘供氧’穩定性。”接通提取車間與配制罐裝車間之間的壓縮空氣主管線,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創新任務,更是一場關乎生產保障與節能降耗的攻堅戰。而這次任務的難點,集中在一段高不足1.2米,四周布滿保溫管道、電纜橋架、工藝管線和蒸汽管線的車間夾層之間,作業空間逼仄得連轉身都困難,但這里卻成了楊俊文的“主戰場”。作業前,楊俊文要穿戴好防護服和防塵口罩,攜帶小型焊機、氬氣瓶和工具,像“特種兵”一樣鉆入那條狹窄的通道。由于空間狹小,為了確保焊縫均勻、無裂紋,他們只能采用“仰焊”或“側焊”姿勢,手臂長時間懸空,稍有抖動就會影響焊縫質量。高溫的焊槍在密閉空間內持續作業,溫度迅速攀升至37℃以上。為了不影響進度,他們堅持作業,穿的工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臉上布滿焊渣和汗水。
于平凡處見不凡,于細微處見真章。每一次故障的排除,每一個隱患的攻克,每一項檢修的完成……都承載著一線檢修工人的奉獻與擔當。他們沒有豪言壯語,默默用行動詮釋責任;他們躬耕一線,用敬業溫暖萬家燈火。他們是光明的守護者,是時代最可愛的“追光英雄”!
上篇:
下篇: